
![]() |
![]() |
贺兰县坚持把巡察整改作为推动发展、促进改革的重要抓手,紧扣“书记点题、单位领单、部门督办”关键环节,监督、整改、治理一体推进,切实发挥巡察整改标本兼治作用。
书记“点题”压责任。在书记专题会上,县委书记对被巡察单位情况逐一点评,对巡察发现的突出问题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对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分类施策,十五届县委前十轮巡察书记共点出涉及民生实事、干部作风、资金管理等问题130余个,县委巡察办分类建立台账,全程跟踪督导落实。如针对巡察发现“村级卫生室监督管理薄弱”问题,形成专题报告经书记专题会研究审议后,开展全县医疗领域专项排查,发现问题600余个,推动建立健全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工作机制,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在医保政策落实、药品管理、医药服务价格收费等方面政策执行情况,切实为基层群众提供更贴心更专业更优质的医保服务。针对“单位内控制度汇编由第三方制定”问题,明确要求被巡察党组织严肃整改、举一反三,同时,要求县委巡察办结合县委前十轮被巡察党组织建章立制等情况,加强跟踪问效,创新制定相关制度,重点了解看被巡察党组织建立的制度机制是否落实到位、是否严格执行,推动巡察整改从单个问题整改向系统治理延伸,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单位“领单”抓落实。从县委第七轮巡察开始县委书记亲自参加县委巡察反馈会议,并在会上通报巡察发现突出问题及县委书记专题会听取巡察情况汇报时的讲话精神,对巡察整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不断健全完善“1+N”巡察反馈机制,县委巡察办将书记专题会点人点事整改事项向县级分管领导发送“提醒函”,督促履行“一岗双责”,领单督办推动整改,向被巡察党组织发送“整改清单”,要求主要负责同志带头领办“点人点事”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标准和办理时限,确保问题清仓见底,针对普遍性、系统性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发送“巡察建议书”,进一步构建整改闭环工作链条,县委前八轮巡察反馈问题1484个,整改率98%以上。如针对某村惠民项目“煤改电”的空气能热源泵机售后服务保障难问题,形成建议书移交住建局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并在后期购买空气能热源泵机时仔细甄别设备品牌,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正常使用,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十五届县委以来,已发送巡察建议书30余份,实现了标本兼治的政治效果。
部门“督办”促成效。制定《关于加强巡视巡察整改日常监督工作制度》,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协作配合,立足监督主责,构建全周期监督链条,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开展日常监督,对整改不力、虚假整改的,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截至目前,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先后与40余名被巡察党组织领导干部进行谈话,专题讲整改、提要求。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联审联督联评”工作机制,统筹纪检+组织+宣传+巡察+职能部门参与,对被巡察党组织整改方案进行联审、对整改情况进行联督,十五届县委以来,共开展8轮督查验收,并对前五轮巡察未整改到位的20个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评估认定,形成一体推进整改工作格局。(贺兰县纪委监委)